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受煤炭價格上漲與限電雙重影響,水泥價格屢破歷史高位,但從14家水泥上市公司2021年報告看,超七成企業的全年凈利潤下滑,存在增營不增利和漲價卻減利的情況。水泥產品定價的核心是成本,對于成本的緩慢變化,水泥產品售價基本能夠調整到位,維持企業正常利潤。但2021年外部環境變化之快,特別是煤炭價格升高、限電屢屢發生時,水泥生產成本快速、大幅增長,水泥售價調整、傳導則顯得遲滯和不到位,出現營收與利潤倒掛現象,即營收增長、利潤下降。煤價是影響水泥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煤價上漲造成水泥行業成本上升,但向下游的傳導是遲緩的,且幅度小、頻率低、難度大。
水泥行業季節性特征強,區域性明顯,無法長期庫存導致平衡供需難。
目前,世界水泥產量已40多億噸。水泥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大宗產品。水泥的發明是人類在長期生產實踐中不斷積累的結果,是在古代建筑材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水泥是傳統行業,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后進者通過技術革新實現彎道超車,市場暫無可替代產品。
水泥行業有很強的季節性特征,主要是由于水泥產品本身的特性,季節性變化會影響工程項目的施工,在冬季和雨季不利于工程項目的施工。因此,北方地區冬季工程項目停工時間比較長,一季度和四季度是淡季,南方地區則因雨季的影響,二季度和四季度為水泥旺季。一旦供給和需求曲線不一致,供需關系就會發生重大變化,也就形成了水泥較高的價格彈性。
同時,水泥的區域性明顯。一般水泥運輸半徑為陸運200公里、水運500公里。主要還是因為水泥貨值較低,運遠了不劃算,產品沒有競爭力。尤其近年全國范圍大規模治理超載,水泥的區域性更是明顯。盡管當前“公轉鐵”“鐵轉水”對水泥的運輸半徑有所延長,但不會改變水泥的區域性屬性。
由于水泥不可長期庫存,平衡供需難。水泥遇水就會凝固,而空氣中就含水,但偏偏水泥又不值錢,一噸才三四百元,附加值低,不可能對儲存條件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水泥通常意義上被認為不可庫存(南方實際上一般生產企業有1個月左右的庫容量,北方一般生產企業也就是有2個月左右的庫容量),只能短期內通過庫存來平衡供需。
水泥處于產業鏈末端,對市場掌控能力較弱,而且近年來水泥行業的錯峰生產只是做到了限產量,而不是去產能,水泥行業供大于求的局勢沒有實質性改變。
首先,水泥處于產業鏈的末端,溢價能力相對較弱。細分水泥市場需求,主要是基建、房地產及農村需求,全國來看基本各占1/3。從工業產品分析,水泥產品處在以上產業鏈的最末端,溢價能力較弱。
其次,水泥市場嚴重供大于求,是典型的買方市場。我國水泥產量已經連續多年世界第一,但是由于過去發展過快,2012年以后,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愈發嚴重,供需矛盾進一步凸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水泥產量為237691萬噸,同比增長2%,水泥行業的整體產能發揮率不足80%?!秶鴦赵宏P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實施后,煤炭、鋼鐵、水泥這三個行業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煤炭和鋼鐵基本是由政府主導,力度更大,是真的去產能,而水泥行業2015年減量置換新政實施后,從統計數字上看,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激活了一些“僵尸產能”。本質上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只是做到了限產量,而不是去產能,水泥行業供大于求的局勢沒有實質性改變。
第三,水泥行業的集中度不高,落后產能退出速度緩慢。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重點支持優勢骨干水泥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2016年,水泥行業內龍頭企業紛紛發力,多家龍頭企業進行了兼并重組。但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熟料產能排名前十的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實際產能口徑)不足60%,這與西方國家80%~90%的集中度相比仍有差距。
第四,行業自律難度較大。截至2020年年底,各地水泥(建材)行業協會基本實現了“五分離五規范”,即在機構、職能、資產財務、人員、黨建外事等5個方面實現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使行業協會不再附屬于行政機關,真正實現獨立自主辦會。因獨立自主辦會時間短,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再加上局域、人員等因素的影響,就各地水泥協會而言,運行效果和運行能力不一。另外,當前各水泥企業類型繁雜多樣,有大型國有企業、本地民營企業、產業資本集團等,受發展歷程、經營理念、經營主體、地理位置等影響,行業自律難度較大。
水泥企業保持盈利能力的關鍵在于向下游傳導,完善水泥產品的定價機制、提高水泥資源使用效率、提升行業集中度、加強行業自律及改善供需關系,進一步提升水泥行業的成本傳導能力。
水泥企業對供給端的控制能力很強,具備改變不了需求而能改變供給的條件。
凝聚共識,不斷增強行業自信。一要強化“資源”意識。水泥企業生產成本中煤、電占比高,是能源消耗型企業,同時石灰石資源也是不可再生資源,在國家能耗雙控、電價上浮、常態化錯峰生產等政策背景下,應進一步強化水泥也是有限“資源”的意識,如何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發展水泥行業,是所有“水泥人”面臨的新考驗,也是所有“水泥人”的責任所在。
二要有終端客戶群對水泥價格波動“敏感度”低的認識。萬元鐵路投資約需水泥2噸,萬元公路投資約需水泥1.5噸,按42.5級散裝水泥落地價500元/噸計算,鐵路、公路項目投資中水泥占比分別為10%和7.5%。水泥價格浮動10%,在鐵路和公路投資中將浮動1%和0.75%。磚混結構房屋造價約1000元/平方米,水泥用量約150千克/平方米,按32.5級散裝水泥落地價400元/噸計算,每平方米水泥成本只有60元。水泥價格每變化10%,假設其他成本不變,水泥在每平方米造價中只提高6元。如建100平方米的房子,水泥價格變化10%,不會因為造價變化而成為是否建房的決定性因素。
三要有水泥“控制供給”成本低的認識。水泥的產業鏈很封閉,從上游原材料開采,到中游生產,再到下游銷售,都是在一個比較小的區域內完成的,也就是說水泥企業能完全掌控上下游,尤其是成本端;不像鋼鐵行業,受上游鐵礦石價格影響很大。同時,水泥的生產工藝也相對簡單,就是把石灰石等礦物質放到窯里煅燒,關鍵“開”和“?!钡某杀鞠鄬^低,不像玻璃一旦點火生產,“?!焙汀伴_”的成本過高。
改變供需曲線,要么改變供給、要么改變需求。就當前而言,改變需求難且不可持續。改變供給,一是市場手段,時間會長些,對整個行業也將是一次全新的洗禮;二是行政手段,道雖阻但路徑暢通。所以要遵照《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精神,嚴格限制新增產能,有序淘汰落后產能,從嚴從緊減量轉換,與能耗雙控和“雙碳”目標結合起來。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印發,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也下發了相關政策文件。就水泥行業而言,碳達峰、碳中和有減碳和固碳兩個途徑,固碳主要有礦山復綠和CCUS,減碳主要有減產品總量和減碳排強度。
我國水泥行業集中度尚存很大的提高空間,應繼續深化同業融合,加強技術共享,促進行業發展。
近年來,在中國建材集團大規模重組的帶動下,我國水泥行業集中度從不到10%提高到現在的60%以上,行業生態明顯趨好。但與美國的74%、加拿大的81%、日本的85%、英國的96%、法國的93%等國家相比還遠遠不夠,我國水泥行業集中度尚存很大的提高空間。一方面,應鼓勵大企業之間的重組,其示范效應顯著,市場端的摩擦也相應較少,資源配置將進一步優化。另一方面,應創新模式,積極探討大企業間相互參股,繼續深化同業融合,加強技術共享,促進行業發展。另外,對同一區域內產業鏈的上下游整合,依托礦山資源、可循環利用資源,就近布局熟料、粉磨、混凝土企業,形成建材產業園區,采用皮帶廊道、管道進行物料傳送,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促進上下游聯動效應最大化。
最后,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沒有平臺任何企業都難以走遠,做大做強。要發揮大企業的引領作用,實現大企業對行業利益的保護和正確引領,真正踐行“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企業利益孕育于行業利益之中”的理念。
(作者羅鴻基系甘肅祁連山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副總裁,甘肅省建材行業協會秘書長)
來源:中國建材報、數字水泥網